竹新社
联防联控机制26日印发“乙类乙管”后《疫情监测方案》《检测方案》《重点人群机构场所防控指引》《个人防护指南》《防控培训方案》。 各地依托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哨点医院,每日统计门急诊和住院患者人数、急性发热呼吸道症状人数、核酸检测数和阳性数、抗原检测数和阳性数,按照流感监测网络流程上报,并按中疾控的要求测序上传。 省会城市选择城区内若干中学和小学在校学生对在校学生每日开展发热、干咳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监测。 有条件的城市探索布点采检污水处理厂污水样本,并对阳性样本测序。 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每周2次全员筛检…
联防联控机制3日印发《关于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工作的通知》要求家庭医生落实每周联系黄色标识重点人群每周不少于2次、红色不少于3次。
乡镇卫生院配备20个以上指氧仪,村卫生室至少配备2个;配备适量氧气袋、氧气瓶以及制氧机,迅速准确识别基层首诊的重症患者,及时供氧积极抢救,尽量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并及时陪同转诊。
联防联控机制12月30日还转发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提升重症救治服务能力的通知》要求急诊和发热门诊增配担架和轮椅、确保不占用转运资源,又鼓励社区医院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氧气灌装。
国家卫健委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