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综合防控”始末。
国务院2021年末曾组织一班专家研究防疫政策转向,并在2022年3月形成逾百页的报告,包括推进免疫接种、扩容ICU、储备抗病毒药、轻症居家隔离等策略,并提议在海南岛先行先试。
但与此同时,老年人接种率较低、香港第五波疫情死亡数畸高、国外“长新冠”报道等使当局有所吓退;上海周边省份向中央抱怨疫情自沪输入,而自身流调能力和医疗资源都不如上海,要求将上海封城。
上海封城后,专家们不再公开谈论防疫转向,以维护习近平权威。有专家受访说自己当时被媒体“拉黑”禁采。另有一位“直接知情人士”说,欧盟商会4月11日致胡春华副总理的信是国务院方面披露给传媒,官员们自己不敢建言,只好以此方式激起争论。
全球化智库事后披露,中疾控主任高福4月29日在其研讨会表示,中国应把握时机尽快调整清零政策;数周后在德国驻华使馆私下座谈,高福敦促提高疫苗接种率(#勘误 美联社24日更新文章,澄清高福在德国使馆的座谈会上并未提及赞成外国专家的放开观点,仅敦促提高疫苗接种率)。
二十大闭幕后,吴尊友10月28日通过民进北京市委上书,批评限制进京“毫无科学根据”是扭曲中央正确政策的层层加码。钟南山更是两度给习近平写信,强调清零不可持续,应考虑逐步放开。孙春兰11月上旬召集多领域专家座谈,钟南山在会上指出,香港经过第一波疫情高峰后死亡率便非常低。
11月10日政治局常委会颁布“二十条”,石家庄市响应要求,一度取消常态化强制核酸,习近平对此作批示“政策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
中央11月下旬决心终结清零政策。孙春兰11月30日在卫健委开座谈会,宣布中央拟“快步”转段,有与会者形容中央意见“比专家更激进”。
(美联社)
美联社访谈中疾控等方面人士,回顾2022年中国“国务院2021年末曾组织一班专家研究防疫政策转向,并在2022年3月形成逾百页的报告,包括推进免疫接种、扩容ICU、储备抗病毒药、轻症居家隔离等策略,并提议在海南岛先行先试。
但与此同时,老年人接种率较低、香港第五波疫情死亡数畸高、国外“长新冠”报道等使当局有所吓退;上海周边省份向中央抱怨疫情自沪输入,而自身流调能力和医疗资源都不如上海,要求将上海封城。
上海封城后,专家们不再公开谈论防疫转向,以维护习近平权威。有专家受访说自己当时被媒体“拉黑”禁采。另有一位“直接知情人士”说,欧盟商会4月11日致胡春华副总理的信是国务院方面披露给传媒,官员们自己不敢建言,只好以此方式激起争论。
全球化智库事后披露,中疾控主任高福4月29日在其研讨会表示,中国应把握时机尽快调整清零政策;数周后在德国驻华使馆私下座谈,高福敦促提高疫苗接种率(#勘误 美联社24日更新文章,澄清高福在德国使馆的座谈会上并未提及赞成外国专家的放开观点,仅敦促提高疫苗接种率)。
二十大闭幕后,吴尊友10月28日通过民进北京市委上书,批评限制进京“毫无科学根据”是扭曲中央正确政策的层层加码。钟南山更是两度给习近平写信,强调清零不可持续,应考虑逐步放开。孙春兰11月上旬召集多领域专家座谈,钟南山在会上指出,香港经过第一波疫情高峰后死亡率便非常低。
11月10日政治局常委会颁布“二十条”,石家庄市响应要求,一度取消常态化强制核酸,习近平对此作批示“政策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
中央11月下旬决心终结清零政策。孙春兰11月30日在卫健委开座谈会,宣布中央拟“快步”转段,有与会者形容中央意见“比专家更激进”。
(美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