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新社
新华社8月23日发稿解说《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用户没有网号网证,也可使用原有的身份认证方式正常上网。 业者可以使用网号服务,对异常账号进行动态身份认证,最大限度减少“实名不实人”情况。此事已由《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33条授权。 网号App采集用户信息主要涉及:NFC读取身份证、相机人脸识别、用手机号确认本人意愿和应急联络、手机参数确认系统环境可靠。国家将投入强大技术力量保证这些信息安全。用户注销App时上述信息将删除。 (新华社)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自7月15日起施行。相比征求意见稿,增加规定:
网号自愿推广,各政企单位应当保留提供现有的或者其他合法实名制方式。互联网平台应保障其他实名制方式享有同等服务。
网号服务可以向互联网平台提供未成年、老年人等年龄标识信息,以支持其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
网号服务发生运行或数据安全事件时,应当及时告知用户。
截至目前,“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累计下载1600万次,申领开通600万人,提供认证服务1250万次。
中央网信办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