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新社
中国自10月1日起增设外国人K字签证,发给外国青年科技人才。申请条件为境内外知名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的STEM专业毕业生(学士学位以上)或教学科研人员。 该签证仅要求年龄+教育背景或工作经历,无需有聘用或邀请单位。入境后可从事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及创业、商务活动。入境次数、有效期、停留期亦更宽松。 (新华社)
中国10月1日起增设K字签证,但在国内引发广泛争议。
K字签证面向全球知名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可从事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活动和相关的创业、商业活动,被一些人视为中国版的“H-1B签证”。
美国收紧H-1B签证,加上中国青年失业率飙升的背景,使得民众质疑K字签证是否会让外籍人士抢走本就不多的就业岗位。在K签政策实行的前一天,一个名为“K签证会让外国人抢走我们的饭碗吗”冲上微博热搜,紧随其后的是“K签证引争议症结在于公平焦虑”。
作为H-1B签证主要发放对象的印度籍移民在海外生活、且抱有极大偏见的视频亦加强了民众对于南亚移民的不信任。印度媒体对K签的报道在国内引发印度人盯上中国工作机会的担忧。
此外,K签的具体要求仍不明朗。“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等模糊字眼让网民质疑是否高看外国本科生以及出现人为操作空间。而“不要求国内有聘用或邀请单位”也让网民认为,中国人要在特定城市落户都要先在当地找到工作,此举是否令外国人有“超国民待遇”。
中国官媒纷纷发声,普遍把K签的出现称为“筑巢引凤”,多次重复解释K签的“年龄限制”、“领域限制”以及“时代需求”这样的口号式大背景。胡锡进等一些博主呼吁网民相信政府不会放入大量低端移民。但亦有卢克文等博主呼吁政府谨慎发放此类签证。
新华社BBC联合早报
 
 
滚动到顶部